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科普
文:UN爱火车的焦焦
图:来源于百度 致谢:百度百科
在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中国铁路史上一起令人痛心的重大事故在甬温线上发生。D301次列车与D3115次列车在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发生追尾碰撞,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9371.65万元。这起事故不仅震惊了国内外,更引发了对铁路安全和管理的深刻反思。
首先,我们说一下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前的天气状况对后续事件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的说,在2011年7月23日19时30分左右,温州南站沿线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或附近大地遭受雷击。雷击产生的浪涌电压通过大地的阻性耦合或空间感性耦合在信号电缆上传播,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造成了严重影响。
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之一。但是,在雷击导致的多次浪涌电压和直流电流共同作用下,该设备的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的保险管F2熔断。熔断前,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区间的轨道显示无车占用。但由于设备存在严重缺陷,熔断后,当实际有车占用时,列控中心设备仍按照熔断前无车占用状态进行控制输出。这导致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控制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保持绿灯状态。
此外,雷击还造成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信号传输的CAN总线阻抗下降,使5829AG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现故障。这导致5829AG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在无码、检测码、绿黄码间无规律变化。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联锁终端上,显示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三接近(5829AG)区段出现“红光带”。
温州南站车站值班员臧凯在19时39分看到“红光带”故障后,立即向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列车调度员张华汇报,并通知电务、工务人员检查维修。随后,电务应急值守人员滕安赐赶到行车室确认故障,并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上登记,同时向杭州电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汇报。
19时45分左右,滕安赐进入机械室发现6号移频柜有数个轨道电路出现报警红灯。19时55分左右,温州电务车间工程师陈旭军等人到达机械室进行检查。他们发现移频柜内轨道电路大面积出现报警红灯,并尝试用备用发送器替代故障发送器进行恢复。然而,20时15分左右,当“红光带”消除并准备销记时,5829AG“红光带”再次出现。陈旭军等人继续排查故障,但至事故发生时,故障仍未完全排除。在此期间,D3115次列车和D301次列车按照正常程序运行。然而,由于列控中心设备故障导致的信号错误,两列列车在接近温州南站时发生了追尾碰撞。
事故发生后,周边的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屿下岙村村民自发地投入抢险救援并报警。温州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立即向上级公安机关和温州市委、市政府报告,同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并发出紧急救援警令。
温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协调指挥抢险救援工作。温州市卫生局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响应,紧急调集医疗专家和医务人员,并布置市区医院开通生命绿色通道。
上海铁路局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并通知路局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启动应急响应。温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等救援力量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搜救工作。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共搜救出260名遇险人员,其中96人在20分钟内被营救出来。然而,仍有40人不幸死亡,172人受伤。
接着,我们再说一下事故原因。
事故调查组经过深入调查,认定这起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具体的说,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的设计缺陷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该设备在雷击导致的故障后,未能正确判断轨道占用状态,导致信号机错误地保持绿灯状态。此外,通号集团在设备研发上的管理混乱也是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铁道部在审查和监管上的失职同样难辞其咎。
在应急处置方面,温州南站及上海铁路局相关人员在故障发生后未能及时、准确地判断故障性质和影响范围,导致应急处置不力。这也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在事故发生后,国务院迅速成立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并严肃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原局长张曙光等54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其中,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被免职并进行调查。同时,通号集团等相关企业也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这起事故对中国高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高速铁路的进一步降速成为必然结果。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中国高铁在事故后降低了运行速度,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银行对高铁项目的贷款进一步限贷,导致中国高铁线路资金接近枯竭,大量线路停工。这不仅影响了高铁建设的进度,也给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强化运输安全管理等
在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方面,政府加强了对设备设计、生产、测试等环节的监管和审查力度。同时,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升级换代工作,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安全规章制度方面,政府完善了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明确了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责任。同时,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在运输安全管理方面,政府加强了对铁路系统的日常监管和检查工作。通过定期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建立了健全的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理。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工作。通过定期发布安全信息、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公众对铁路安全的认识和理解。这有助于增强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为铁路系统的安全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它不仅给遇难者和受伤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给中国高铁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然而,正是这起事故促使我们深刻反思铁路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设备的可靠性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整改措施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铁路安全的投入和监管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换代工作。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每一次列车的出发和到达都是平安的,让铁路系统成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之一。
……………………………………………分界线…………………………………………………
文:UN爱火车的焦焦
图:来自百度
特别致谢:百度百科
未经许可,禁止搬运!!!
全文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