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您的浏览器无法访问本站
本页面需要浏览器支持(启用)JavaScript
了解详情 >

(以下内容为虚构创作,仅代表个人观点,不针对任何真实作品与创作团队)

坐在影院里看着敖丙的万龙甲在3D建模里闪着塑料反光,我终于确信中国动画电影的审美倒退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部打着”国漫崛起第二部”旗号的圈钱之作,用110分钟向观众展示了什么叫资本裹挟下的创作阳痿——从剧本到人设,从台词到配乐,无不在诠释一个真理:当赚钱的欲望凌驾于创作之上,再天才的IP也会沦为恶臭的电子榨菜。

编剧显然把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了。上一部还在探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这一部突然变成了只会大喊”爹爹娘亲”的巨婴。前半小时用三场毫无逻辑的打戏凑时长,太乙真人的山河社稷图从法宝变成了游乐场设施,申公豹的结巴突然不治而愈开始念绕口令,龙王从深海霸主变成了哭哭啼啼的居委会大妈。最绝的是敖丙的洗白戏,前一秒还在水淹陈塘关,后一秒就因为哪吒一句”我们是朋友”突然倒戈,这逻辑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要喊一声离谱。

灵珠魔丸的设定呢?天劫咒的后续呢?龙族千年的憋屈就靠一句”我们一起对抗天命”化解?更搞笑的是最终决战,反派BOSS的弱点居然是”听到真话就会自爆”,这简直是把《巴啦啦小魔仙》的剧本塞进制片人的屁股里硬拉出来的产物。

哪吒的人设崩塌堪称年度迷惑行为大赏。前作那个烟熏妆邪魅少年,如今变成了画着韩式一字眉的杀马特,说话时嘴角永远挂着诡异的抽搐,仿佛刚从《喜羊羊》片场串戏过来。敖丙更绝,明明是东海三太子,非要cosplay冰雪奇缘的艾莎,披着一头蓝毛在海里玩水上漂,万龙甲的鳞片反光比迪厅彩灯还晃眼,建议片方直接改名叫《哪吒与他的人鱼老公》。

殷夫人从飒爽女将变成了只会喊”吒儿”的祥林嫂,李靖的父爱突然泛滥到要替儿子去死——上一部不是刚演过割肉还母的戏码吗?太乙真人的猪鼻子变成了卖萌工具,说话时口水都要滴到观众脸上。最恶心的是新登场的角色”夜叉统领”,全程用公鸭嗓喊着”大王饶命”,活脱脱从《熊出没》跳槽过来的临时工。

编剧的语文水平大概停留在初中作文大赛水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金句变成了”我的命,我说了算!”的复读机式口号,哪吒和敖丙的对手戏堪比晋江耽美小说:”你是我唯一的朋友””不,你是我永远的朋友”,建议片方直接出同人本卖给腐女算了。最雷人的是龙王的台词:”我们龙族,要永远活在黑暗里吗?”配上他翻白眼的表情,我差点把隔夜饭吐在3D眼镜上。

太乙真人的四川话从特色变成了聒噪,所有胖子相关的梗都围绕”贪吃””笨拙”展开,申公豹的结巴突然变成了rap节奏——导演是不是觉得结巴患者都是天生的beatboxer?最不能忍的是哪吒对李靖说:”爹爹,你的头怎么这么亮?”这种幼儿园大班的玩笑,居然堂而皇之出现在号称”成人向”的动画电影里。

制作组显然把预算都花在了营销上。前作惊艳的水墨画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塑料感十足的3D建模:哪吒的混天绫像批发市场十块钱的红绸带,风火轮的火焰像是PS滤镜糊上去的,海底龙宫的场景让人误以为进了三亚海洋馆的儿童区。最离谱的是万龙甲的特效,鳞片反光能直接当镜子照,敖丙每次甩头发都让我想起理发店Tony老师的杀马特造型。

所有打戏都靠慢镜头和镜头摇晃凑数,哪吒的乾坤圈扔出去像扔飞盘,敖丙的冰锥攻击毫无力度感。最终决战时,两人居然在云层里玩起了”你追我逃”的弱智游戏,背景的水墨特效像被猫抓过的宣纸,还不如十年前《秦时明月》的水准。

导演似乎误以为重复就是深刻。前作探讨的”偏见与自我认同”,在续作里变成了”我们一起对抗天命”的口号复读。龙族的悲剧被简化为”想住大房子”的肤浅诉求,哪吒的成长线就是”我爹爱我””我朋友爱我”的玛丽苏剧情。最讽刺的是,当所有角色喊着”打破偏见”时,电影里的胖子、结巴、妖族全在扮演丑角,这简直是对主题的当众打脸。

前作反抗天命的哪吒,这一部居然跪下来求父亲原谅,龙族的千年苦难靠”和解”解决,反派BOSS最后居然被”爱”感化——建议改名叫《哪吒之圣母降世》。这种把封建孝道和鸡汤文学混搭的操作,让鲁迅看了都要从棺材里跳出来写杂文。

片方的营销套路堪称不要脸教科书。上映前狂炒”国漫之光””十年磨一剑”,结果正片质量还不如网大。预售阶段买热搜刷”看哭了””燃爆了”,上映后控评删差评,甚至买水军攻击批评者”不爱国漫”。最恶心的是捆绑前作情怀,把敖丙和哪吒的”藕饼CP”当成卖点,却在电影里把两人的关系写成初中生过家家。

走出影院时,我想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时的盛况。那时的我们以为,中国动画终于要摆脱《喜羊羊》的阴影,走向真正的成人向叙事。可《魔童闹海》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资本从不会尊重创作,他们只会把偶然的成功变成流水线的圈钱工具。当导演在采访中说”我们听取了观众意见,增加了更多感情戏”时,我终于明白——原来观众想要的不是好电影,而是能让他们掏钱的电子海洛因。

中国动画需要的不是”崛起第二部”,而是能静下心来打磨剧本的创作者。如果继续用”国漫情怀”当遮羞布,用粗制滥造的产品侮辱观众智商,那么所谓的”崛起”,不过是资本编织的黄粱一梦。下次再有片方喊着”支持国漫”,建议大家先把钱包捂紧——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靠道德绑架得来的。

评论区